遂溪縣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遂溪縣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
執行情況與2015年計劃草案的報告
——2015年3月 日在遂溪縣第十五屆
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
遂溪縣發展和改革局局長 袁臻
各位代表:
我受縣人民政府委托,現向大會報告我縣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與2015年計劃草案,請予審議。
一、2014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
201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推動深化改革的開局之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縣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下,全縣上下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全面貫徹落實“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的政策措施,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項目建設為推手,全力抓好工業項目建設、交通設施建設和城鎮擴容提質“三大會戰”,著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努力克服宏觀環境趨緊、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困難挑戰增多等不利因素,認真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問題,確保全縣經濟社會平穩發展。
(一)總體經濟穩步提升。預計全縣完成生產總值247.2億元,比上年(下同)增長7.2%。其中第一產業增長5.6%,第二產業增長7.4%,第三產業增長8.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38.7︰31︰30.3調整為38.7:29.9:31.4。財政總收入36.14億元,其中公共財政預算收入6.14億元,增長5.5%。實際利用外資1069萬美元,增長5%;外貿出口總額1.96億美元,增長102.2%,增速全市第一。
(二)農業生產平穩向好。努力克服“威馬遜”和“海鷗”等強臺風的多重影響,農業生產保持穩定。完成農業總產值150.5億元,增長5.4%。糧食總產量27.51萬噸,增長17.8%;糖蔗總產量367.79萬噸,減產25.9%。特色農業不斷發展,新增“一鎮一品”特色農作物4300多畝;湛江“八大名果”之一的楊柑火龍果年內擴種到1.2萬畝。完成湛徐高速遂溪段26.01公里生態景觀林帶建設,任務完成率100%。“壹號土豬”成為“廣東名豬”十大名牌產品之一。水產品總產量37萬噸、產值34億元,分別增長4%和6%。累計完成高標準基本農田項目建設約18.33萬畝,完成總任務71.6%。投入資金2.09億元,完成水利工程172宗,界炮團結圍、楊柑牛牯圍等堤圍工程開工建設。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2家,其中國家級2家。工商登記農民專業合作社377家, 其中市級以上示范社30家。累計土地流轉面積31.69萬畝。
(三) 工業經濟穩中有進。完成工業總產值194.1億元,增長7.7%;完成規上工業增加值53.1億元,增長6.5%;規上工業企業產品出口交貨值12.16億元,增長94%,增幅全市第一。規上工業企業利潤總額2.4億元,增長15.6%。年內投入6569.7萬元,園區道路、給排水、供電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累計落戶項目76個,估算總投資80.44億元。新增漓源飼料、捷足生物等規上工業企業7家,目前已達到88家。華潤技改水泥、新綠源等17個項目順利投產。突出“3·28”經貿洽談會品牌效應,簽約、獲批落戶和在談項目21個,計劃投資85.83億元,上上生物、坤達管業等工業項目正在抓緊建設;御唐府三廚食品項目開始試產,工業發展后勁不斷增強。治污減排工作獲得湛江市年度考核第一名。年內完成供電量10.3億千瓦時,首次突破10億千瓦時大關,增長11.2%。
(四)第三產業持續發展。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5億元,增長10.1%。生態農莊旅游品牌得到提升,“螺崗遠眺”景觀被譽為湛江第九景,全縣全年共接待游客129.1萬人次,旅游總收入9.3億元。縣內首家城市綜合體全豐中央廣場正式營業,沃爾瑪連鎖超市經營火爆。全年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實現增加值12.55億元,增長15%。房地產業持續健康發展,年內新開工房地產項目7個,其中啟達世家三四期、恒興花園一期主體工程已完工;商品房銷售面積16.12萬平方米,銷售額6.4億元。金融機構年末存款余額172.3億元、貸款余額66.1億元,分別增長11.3%和12.8%。
(五)重點項目有力推進。全年安排投資5000萬元以上重點項目36項,其中續建項目9項、新開工項目16項,計劃總投資254億元,年度計劃完成投資50億元;前期預備項目11項。全面落實重點項目建設“百日攻堅戰”和“奮戰70天,落實十個項目”等重要部署,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化解項目建設中的各種困難和問題,重點項目建設扎實推進,25項續建和新開工項目已有19項動工建設,開工率76%。一是“三艘航母”取得突破。其中正大現代農業項目洋青A2養雞場、港門肉豬標準化養殖場已進場施工,嶺北飼料廠完成土地平整準備開工,分布于洋青、城月等鎮共7個子項目同步完成立項等前期工作;國投生物能源木薯燃料乙醇項目基礎工程全面施工,C標段工程已完成90%以上;養老休閑產業基地項目完成簽約征地5600多畝,完成土地清表平整1400多畝,主出入口廣場等工程已動工建設。二是北部灣農產品流通綜合示范園和多個工業項目建設加快。其中北部灣農產品流通綜合示范園4條原糖保稅倉庫投入使用,2條蔬果冷庫項目正在安裝調試設備;漓源飼料、華資農墾原糖加工項目建成投產;嘉輝藥業項目正在安裝調試設備;昱華紙板、華潤混凝土等項目正在抓緊施工。三是基礎設施項目加快推進。縣生活垃圾無害化填埋場已完成招標;嶺北、界炮110千伏輸變電站正在安裝設備;嶺北工業基地二期道路工程建設已接近尾聲;華潤管道燃氣建設項目已鋪設燃氣管道6.35公里。在重點項目的帶動下,全縣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6.7億元,首次突破100億元,增長13.9%。
(六)城鄉建設逐步融合。城鎮建設有序推進,完成了《燕子窩工業聚散地控規》、《遂溪公園南側片區控規》等9個片區控規修編。加大縣體育館、縣工會大廈等8個在建“三舊”改造項目推進力度,改造土地面積364畝,總投資5.5億元。國道207線、325線縣城段主車道改造工程基本完工;東圩河防洪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北坡鎮被評為第四屆“全國文明鎮”(全市僅兩家)。嶺北鎮調豐村、河頭鎮雙村村被評為中國傳統村落。境內省道290線、374線改造工程分別完成北坡至河頭段15公里、河頭至江洪段13公里;完成鄉道和新農村道路硬化119公里。西溪橋維修加固、石塘橋危橋改造工程建成通車。集中財力分期建設鎮區大道工作成效明顯,樂民鎮區大道已完成,河頭鎮區、烏塘鎮區大道動工建設。
(七)重點改革取得突破。成立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穩妥推進各項改革。政府大部制改革穩步推進,25個部門通過撤并、整合為22個;完成732個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占總任務96%;縣級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工作進展順利,全面完成基層衛生院規范化建設;公務用車制度改革有序推進,完成全縣黨政機關和參公事業單位公務用車情況初步統計工作;行政審批制度改革進一步深化,已擬訂第二批改革事項163項;企業投資管理體制改革順利推進,通過改革企業投資項目備案制、建立高效便捷的“并聯”辦理流程等8項內容,企業投資活動更加便捷。縣行政服務大廳順利啟動使用,年內辦理各類事項超過2萬件,群眾滿意率100%。
(八)民生社會事業全面進步。縣財政民生支出20.09億元,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3.93%。全面完成市下達的六項就業創業指標,其中新增就業崗位6459個,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2萬人,分別完成市下達任務的102.5%、112.1%,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8%;城鄉居民醫保和社會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分別為88.96萬人、37.56萬人,分別完成任務的101.05%和103.2%。新開工建設保障性住房154套、建成98套;全力推進告別茅草房大會戰,其中118戶臺風全倒戶建設全部竣工,364戶未損茅草房改造完成90戶。爭取省財政補貼1152萬元,完成10條“兩不具備”貧困村莊搬遷,移民搬遷完成率100%。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投入幫扶資金1.3億元,實施村集體幫扶項目471個,完成貧困戶住房改造占總任務的71%。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累計上漲2.1%。在崗職工人均工資3.7萬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1.2萬元,增長10%。
社會事業協調發展。已有13個鎮通過省教育強鎮督導驗收,創強鎮比例全市排名第一;高考工作質量考核評價總分名列全市第二,被評為湛江市高考先進單位。組織企事業單位申報湛江市科技計劃項目13項,立項7項,其中三項科技成果獲得市年度科學技術獎。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和文化站“三館一站”實現免費開放。人口計生工作被評為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人口自然增長率為6.27‰。縣體育館(醒獅廣場)工程項目正在加緊裝修;遂溪籍運動員參加省級以上比賽榮獲獎牌18枚。“兩建”工作縱深開展,重點領域、重點行業信用制度及信用紀錄建設逐步完善;市場質量監管等工作取得新突破,積極探索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管理等制度。有效落實黨政領導干部安全生產“一崗雙責”,全年安全生產形勢平穩;食品藥品安全指數繼續處于全市領先位置。“百里法治文化走廊”效應凸顯,率先在全省建立三級法律援助網絡。
各位代表,2014年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成績,這是縣委縣政府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縣人大、縣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縣上下精誠團結、開拓創新、凝心聚力、真抓實干的結果。但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不容忽視。一是受全國經濟減速調整帶來的傳導效應,全縣工業、房地產開發等重點領域發展趨緩,經濟增長壓力不斷加大,全縣生產總值、工業增加值、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公共財政預算收入等主要經濟指標未能完成預期目標。二是項目推進乏力,重大項目建設不夠快,項目前期工作力度、深度、速度不夠,資金、用地等瓶頸制約因素沒有得到有效緩解。三是受市場、資金等多重因素影響,規上企業有3家停產,22家大幅減產,部分新上項目投資放緩,工業加快發展受阻。四是轉型升級任務依然艱巨,結構性矛盾依然突出,產業結構調整還需優化。這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我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強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5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安排意見
2015年我縣經濟社會發展的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不斷增加,但仍面臨多重風險和不確定因素。從全國全省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今年經濟工作作出部署,新的調控方式及各項政策效應將繼續顯現,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省委省政府繼續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將更有利于粵東西北地區加快發展;新一輪工業技改全面實施,可推動工業轉型升級加快發展;基本公共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高,消費市場有望繼續回暖。從我縣看,當前面臨工業快速增長的基礎仍不牢固,新投產項目規模不大、數量不多,財政增長壓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和潛在風險。但也面臨不少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在湛江開創大工業時代的輻射帶動下,一批重大產業、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等項目陸續建設,投資有望實現較快增長,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具備良好條件。
做好我縣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工作,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以及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穩中求進、穩中求快、穩中求好”的工作要求,主動適應新常態,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把轉方式調結構放到更加重要位置,全力打好工業項目建設、交通設施建設、城市擴容提質“三大會戰”,狠抓改革攻堅,突出創新驅動,強化風險防控,加強民生保障,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與社會和諧穩定。
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我縣發展條件,建議2015年我縣主要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如下:
——全縣生產總值增長8%;
——人均生產總值增長6.5%;
——工業增加值增長10.5%;
——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0%;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0%;
——外貿進出口總額增長8%;
——實際利用外資增長8%;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控制在3%左右;
——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0‰以內;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300個;
——在崗職工人均工資增長10%;
——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89%。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關鍵之年,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開局之年,也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為實現上述目標,2015年應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抓項目,增投資,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始終堅持把上項目、增投資作為全年經濟工作的主攻方向和著力點,堅持投資拉動戰略不動搖,以投資總量的增長拉動縣域經濟較快增長。一是全力推進續建項目建設。確保國投生物能源木薯燃料乙醇、嘉輝藥業、昱華紙板、嶺北和界炮110千伏輸變電站、華潤管道燃氣、縣體育館、啟達世家三四期、恒興小區等項目建成投產(營業)。加快推進廣東湛江養老休產業基地(一期)、正大現代農業綜合開發基地、廣東北部灣農產品流通綜合示范園、嶺北污水處理廠、北坡220千伏輸變電站以及界炮團結圍、楊柑牛牯圍、樂民圍、建新庫竹圍等海堤加固達標工程等項目建設。二是加快推動新開工項目。力爭縣城生活垃圾填埋場、華南船舶服務基地、煒明鋼化玻璃、高標準基本農田等項目建成投產(使用),推動富遠綜合市場、地面光伏電站、星鑫玻璃制品、農墾劍麻深加工等項目開工建設。三是力爭前期預備項目取得新突破。爭取縣城濱河大道、國道207、325線及疏港公路遂溪連接線等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四是加大項目儲備力度。緊緊圍繞國家宏觀政策和資金投向,著眼于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和民生改善等重大建設,強化政策形勢研判,強化與國家、省和市溝通對接,強化項目前期工作,全力以赴爭取項目資金,從嚴從實抓好項目建設和監管。五是努力擴大有效投入。進一步創新招商模式,拓寬招商領域,優化招商環境,力爭工業招商、新型業態招商、生態旅游招商取得新突破。積極拓展融資渠道,做好項目信貸對接,大力推進銀企合作。
(二)抓升級,調結構,促進產業提質增效
要緊緊抓住結構調整這條主線,推進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步伐。積極做好依托廣州(湛江)產業轉移園帶動產業集聚發展工作,多渠道籌集資金和整合各種資源要素,進一步完善嶺北工業基地供水、供電、道路、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大產業集聚發展平臺;積極落實市委“一縣一港、一港一園”發展戰略,科學規劃遂溪臨港產業園,全力建設臨港能源、臨海產業和區域性物流基地,形成港口帶動、港園互動、海陸聯動的發展新格局。積極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發展太陽能、生物質能、生物醫藥等產業,支持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支持傳統優勢產業升級改造,主動適應市場變化,調整優化產品結構,實現轉型發展;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利用信息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提升生產工藝水平和生產裝備水平;積極實施中小企業培育計劃,支持小微企業走“專精特新”發展之路,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轉型升級為規模以上企業。促成富美日包裝、華潤混凝土、上上生物、昱華紙板、嘉輝藥業等工業項目建成投產,壯大工業總量。二是積極發展現代服務業。重點發展商貿、餐飲、信息服務、旅游等服務業。重視商貿流通龍頭企業培育,致力把北部灣農產品流通綜合示范園建成輻射全國的農產品流通基地,把全豐中央廣場發展成標志性城市商業綜合體。加強城鄉流通體系建設,開工建設遂溪富遠綜合市場,推動鎮區農貿市場升級改造。加快發展養老產業,重點抓好養老休閑產業基地建設。穩步發展房地產業,重點抓好森禾花園、祥發商城、世達豪庭等項目開工建設。推動旅游與文化、與產業的深度融合,加快發展鄉村旅游、紅色旅游、農家樂旅游,重點推介螺崗嶺生態農莊、楊柑火龍果基地等景點。結合國家實施“一帶一路”倡議規劃,積極挖掘我縣“海上絲綢之路”沿途資源。加快發展物流、科技信息、家政、健身、教育培訓等服務業。
(三)抓農業,轉方式,推進農業現代化建設
推進農業現代化,對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意義重大。一是穩定糧食生產,鞏固傳統農業。確保糧食種植面積79萬畝;發揮國家級甘蔗主產區的主體功能區作用,調優甘蔗品種結構,爭取甘蔗種植單產更高、品質更優;鞏固發展北運菜、香蕉、花卉等傳統農業。二是堅持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發揮比較優勢,加快發展“一鎮一品”特色農作物,全力打造特色高效農業示范基地;加大國家、省、市級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的培育力度,著力構建農業經營服務體系,促進農業產業化經營縱深發展;繼續跟進“下六番薯”、“海紅米”等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申報,提升品牌農業效益,提高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鞏固“國家級生豬調出大縣”成果,支持“壹號土豬”、“澳新奶牛”品牌做大做強;加大農技培訓力度,繼續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三是加強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樂民河、城月河整治以及高標準基本農田、農田綜合治理等工程建設進度。全力抓好北部灣避風港一期工程建設、草潭國家一級漁港申報等工作;推進漁船更新改造;鼓勵水產養殖業做大做強。完成鎮通村及農村公路硬化100公里。完成年度農村危房、茅草房改造和新一輪扶貧開發“雙到”工作任務。全面落實農村飲水安全、種糧、農機、漁船補貼等強農惠農政策。
(四)抓節能,重環保,建設綠色美好家園
強化節能降耗。建立健全節能降耗長效機制,嚴格執行節能目標責任制和問責制;嚴格市場準入,強化安全、環保、能耗、物耗、土地等指標的約束作用,嚴控向落后產能和產能嚴重過剩行業項目提供建設土地,鼓勵發展低消耗、低污染的先進產能行業項目;嚴格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評估與審查。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引導企業采用先進技術和裝備提高資源利用和節能降耗水平;鼓勵企業發展余熱發電、熱電聯產、廢物回收、廢渣加工、重復水利用項目,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強生態建設。抓好減排措施落實,完成年度污染減排任務;切實保障飲用水源水質達標。加大對河流、耕地、海洋資源、水生野生動物、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的保護力度;提倡植樹造林,重點抓好景觀林帶、森林碳匯、森林進城圍城、鄉村綠化美化等四項林業工程建設;深入開展各種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五)抓城鎮,善經營,統籌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堅持規劃引領,按照“北擴、南拓、東改、西治、中間優”的發展戰略,繼續拓展城市發展空間,加強縣城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動“一河兩岸”和濱河路、新華路等市政道路建設,有計劃、有步驟、科學合理推動縣城擴容提質。扎實推進縣城污水管網、供水管網、垃圾填埋場、路燈、影劇院和琴苑公園改造等市政工程建設。強化城鎮綜合管理,突出抓好城鎮“六亂”專項整治,鞏固“創衛”、“創模”活動成果。提升城鎮承載力、輻射力和吸引力,引導人口集聚,提升城鎮化率。進一步發揮中心鎮、較大鎮的輻射帶動作用,抓好城月旺城、北坡富康家園、洋青富泓花園等項目開發建設。繼續抓好境內國省縣道改造、鎮區街道建設和鎮、村生活垃圾整治等工作。
(六)抓改革,破瓶頸,激發發展活力和內生動力
堅持將改革開放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始終。一是深化行政體制改革。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進一步理清理順政府部門的職能和職責。二是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按照“法無授權不可為”的原則,以調整審批職能、壓減審批事項、簡化審批手續為重點,全面整合審批資源,推進政府管理和服務方式規范有序、公開透明、便民高效。三是深化財政體制改革。實行全口徑預算管理,推進預算編制科學化、精細化,抓好鎮級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和規范化財政所建設。四是深化企業投資體制改革。按照“法無禁止即可為”的原則,企業投資項目除關系國家安全和生態安全、涉及全國重大生產力布局、戰略性資源開發和重大公共利益等項目外,一律由企業依法依規自主決策。推行企業投資項目清單管理制度,建立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政府權力清單和政府責任清單。五是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允許社會資本通過特許經營等方式參與城市基礎設施投資和運營。積極推廣PPP模式,優化政府投資方向,優先支持引入社會資本的項目。做好PPP項目儲備,成熟一個,上報一個。六是深化商事制度改革。進一步推進工商注冊制度由“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由注冊資本實繳登記制改為認繳登記制,全力構建“寬進嚴管”的工商登記管理制度體系。七是完成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待市公務用車制度改革總體方案出臺后,抓緊出臺我縣改革實施方案,確保我縣公車改革順利完成。
(七)抓民生,興事業,努力建設幸福遂溪
堅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突出保基本、守底線、提質效。做好遂城、城月兩鎮的教育創強工作;深化學前教育改革;加強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建設;加快縣特殊教育學校投入使用;優化整合縣城學校和教育資源。積極開展各類文化活動,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滿足廣大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繼續發揮醒獅品牌優勢,加快發展醒獅文化產業。當好東道主,承辦好十四屆省運會女子足球、跆拳道兩個比賽項目。全面推進縣級公立醫院改革,進一步鞏固完善基層衛生院綜合改革成果;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支持縣中醫院住院綜合樓建設。強化層級動態管理責任制,切實抓好人口計生工作。加大就業困難群眾援助力度,重點幫助“零就業”家庭、長期失業人員、“雙困”畢業生家庭等;深化基層就業服務平臺建設,切實為當地群眾提供優質服務;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健全社會保障經辦管理體制,推進社保經辦業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社保基金管理,完善基金監管方式。抓住中央、省重點扶持革命老區發展的機遇,繼續做好革命老區發展規劃申報建設工作。強化安全生產“一崗雙責”,突出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做好油氣輸送管線、道路交通、建筑施工等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工作。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確保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加快建設平安遂溪,健全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重點地區和突出治安問題整治力度;抓好信訪維穩工作,有效化解社會矛盾,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八)抓規劃,精編制,合力共繪美好藍圖
切實抓好“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堅持主基調和主戰略,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總目標,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動力,圍繞總量突破、結構調整、產業發展、現代農業、環境優化、民生改善等方面謀劃未來五年發展的新格局和轉型升級的新路徑;充分凝聚各方智慧,全面分析國內外環境變化的情況和影響,準確把握縣情和發展階段特征,樹立戰略思維和全球視野,理清發展思路,破解發展難題,明確“十三五”時期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工作重點和政策措施,大膽探索創新,科學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綱要和工業轉型升級、新型城鎮化、海洋經濟發展等19項專項規劃。搶抓國家和省市編制“十三五”規劃的重要契機,積極向上對接,努力做好相關工作,力爭更多事關我縣發展全局的重大項目納入國家和省市規劃籠子。
附表:遂溪縣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草案)
附表
遂溪縣2015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草案)
指 標 名 稱 |
單 位 |
2014年預計完成 |
2015年預期目標 |
||
---|---|---|---|---|---|
絕對數 |
增長(%) |
絕對數 |
增長(%) |
||
全縣生產總值 |
億元 |
247.2 |
7.2 |
265 |
8 |
其中:第一產業 |
億元 |
95.6 |
5.6 |
100 |
4.5 |
第二產業 |
億元 |
73.9 |
7.4 |
81 |
10 |
工業增加值 |
億元 |
66.8 |
6.6 |
72 |
10.5 |
第三產業 |
億元 |
77.7 |
8.6 |
84 |
9.8 |
人均生產總值 |
元 |
27041 |
6.1 |
28798 |
6.5 |
固定資產投資 |
億元 |
106.7 |
13.9 |
118 |
10 |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 |
億元 |
84.5 |
10.1 |
94 |
10 |
公共財政預算收入 |
億元 |
6.14 |
5.5 |
6.82 |
10 |
外貿進出口總額 |
萬美元 |
24782 |
28.8 |
26765 |
8 |
實際利用外資 |
萬美元 |
1069 |
5 |
1155 |
8 |
居民消費價格指數 |
% |
102.1 |
2.1 |
|
3左右 |
人口自然增長率 |
‰ |
|
6.27 |
|
10以內 |
城鎮登記失業率 |
% |
1.8 |
|
3.5以內 |
|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 |
人 |
6459 |
|
6300 |
|
在崗職工人均工資 |
元 |
37000 |
12 |
40700 |
10 |
農民人均純收入 |
元 |
12000 |
10 |
12960 |
8 |
單位生產總值能耗 |
% |
-3.89 |
|
-3.89 |
|
注:全縣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絕對數按現行價計算,增長速度按可比價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