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在线观看视频_93在线视频精品免费观看_疯狂做受xxxⅹ高潮视频免费_久久电影一区二区

草潭鎮的概況

作者:草潭鎮人民政府 | 來源:草潭鎮人民政府 | 時間:2019-04-23 點擊數:- 分享到:

         

    地名來源草潭因地處沿海,海產品豐富,漁民沿海岸線聚集而居,清初漸成村落,轄區內有草潭村,相傳因該村村旁有一清水潭,潭邊青草生長茂盛,潭水清澈見底而得名。當時,隨著人流的聚集,海邊形成一個漁業小商埠,俗稱草潭埠。“草潭”這一名字來源于“草潭村”、“草潭埠”    

地理條件 草潭鎮位于雷州半島及湛江市的西北部,距湛江市區88公里,距縣政府駐地遂城鎮69公里,陸路有縣道683線直達鎮區,海上航線距廣西北海市50海里,距防城港市100海里,距越南海防港及下龍灣約180海里。東接楊柑鎮,南接港門鎮,南、北兩面是北部灣海域,行政區域面積108.48平方公里,耕地面積約4.5萬畝,林地面積4510畝,其中生態林面積為4063畝,盛產番薯、甘蔗、香蕉等農作物。整體地勢平緩,沙質土地,草潭片為淺海沉積物發育成的黃赤土,土層較厚,表土偏沙,沖刷嚴重,肥力低;下六片土壤多為沙質,土層薄,易板結,南洪、舊廟等地儲有少量鈦礦。  

氣候及水文 受海洋氣候調節,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暑季長,寒季短,溫差不大。氣溫年平均23.2℃,7月最高,月平均為28.9℃,最高曾達38.1℃;1月最低,月平均為15.5℃,最低曾達2.8℃。氣溫宜人,草木常青,終年無霜雪。境內有天德河、埠頭仔河,東港村委與楊柑鎮交界處有紅坎河。  

政區沿革 草潭鎮由原下六鎮和草潭鎮合并而成。原下六鎮民國35年(1946年)屬下六鄉,1951年屬遂溪縣第七區,1952年置第十二區,1957年為下六鄉,1958年先后屬紅星和下六公社,1963年并入草潭公社,1978年析置下六公社,1983年撤社設區,1986年撤區設鎮。原草潭鎮民國35年(1946年)屬沙腳鄉,1951年屬遂溪縣第七區,1952年屬第十二區,1957年為草潭鄉,1958年先后屬紅星和下六公社,1959年設草潭公社,1963年下六公社并入,1978年析出,1983年撤社設區,1986年撤區設鎮。2003年9月,草潭鎮與下六鎮合并為草潭鎮,鎮駐地在原草潭鎮鎮址。全鎮下轄31個村委會及2個社區居委會共計144條自然村。  

旅游資源及特產  羅屋村300多年歷史的焉桐樹2棵。轄區內有抗戰、解放時期位于泉水南頭村的泉水農會舊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有位于東港的宋元古窯群遺址。草潭最有名的特產有草潭花蟹、下六沙蟲和下六番薯。草潭花蟹以味道鮮美、肉質嫩滑;下六沙蟲肉質脆嫩,味道鮮美;下六番薯是“遂溪三寶”之一,榮獲國家地理產品標志稱號,以“香、甜、粉、嫩、爽、滑”深得游客喜歡。“清蒸沙蟲”和“清蒸小象拔蚌”更是獲得了遂溪縣首屆“十大名菜”稱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海洋經濟狀況 草潭鎮是北部灣粵西沿海最為繁榮的漁業鎮之一。草潭的海岸線長23.5公里,灘涂面積12萬余畝。全鎮現有人口7.6萬人,其中漁業人口31080人,漁業勞力6228人,漁船數量870多艘,當地人民有打漁的傳統。由于草潭鎮瀕臨我國四大漁場之一的北部灣漁場,因此名貴海產品豐富,盛產對蝦、帶子螺、花蟹、魷魚、墨魚、馬鮫魚、江珧柱、扇貝、圣旨螺、花蛤螺、象拔蚌、沙蟲、白螺、文蛤等,其中的“下六沙蟲”“草潭小象拔蚌”更是以無污染、肉質肥美,具有延緩衰老、抗疲勞、增免疫等功效而久負盛名,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漁港設施 自上世紀50年代起,草潭便成為漁船聚集地,漁貨交易也日漸興旺起來,并逐漸發展為北部灣畔著名的群眾漁港。該漁港位于北部灣西海岸中部水域寬闊,配備有基本的漁業基礎設施港界水域總面積約60萬平方米,其中小船避風塘面積8.5萬平方米,是遂溪縣目前水位最深、港區面積最大、交易量最大的漁港碼頭。高峰年份漁貨交易量達10萬噸,并可容納800多艘漁船的避風需求。2015年12月草潭漁港獲批為廣東省現代漁港建設項目(省二級漁港)目前在加緊施工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