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與時間賽跑的“綠色革命”
2025年2月中下旬,草潭鎮全面掀起植樹熱潮,泉水村不甘落后,1.5天內在約8公里環村路種下了1600棵樹,超前完成綠化目標。這場打破常規的綠化攻堅背后是黨總支用“組織力破局、凝聚力攻堅、向心力續航”的硬核實踐。
(泉水村委會黃湖塘村新種下的桃花芯樹如綠色衛兵般扎根環村路)
資源整合與精準投入
泉水村作為草潭鎮最大行政村,下轄23條自然村,綠化程度參差不齊。泉水村黨總支通過春節期間開展鄉情懇談和走訪村中賢達人士,撬動社會力量參與,爭取到了民營企業贊助與集體資金,實現綠化資金高效利用。堅持把每一分錢用在刀刃上,優先選擇23條自然村中條件成熟的14條村環村路段開展綠化,精準投放資金,惠民實效最大化。
(泉水村組織23條自然村村長座談商討植樹規劃)
民主協商與責任共擔
泉水村黨總支堅持以“土專家議事”模式共商共建共治,組織村干部、在家黨員、村民代表及熱心人士圍繞“在哪里種、種什么樹、怎么管護”等關鍵問題反復磋商,凝聚共識。并明確了責任分工:村委會負責統籌資金、樹苗及物資供應,自然村承擔種植及后期管護,形成“權責對等”的合作機制。過程中,黨支部、村委會與村組干部、黨員及村民之間建立了良性互動關系,相互理解、支持與配合,形成了上下聯動、協同推進的良好局面,確保了本次綠化工作高效開展。
(卸苗、種植、澆灌,泉水村充分發動村民參與綠化工作)
科學種植與長效管護
泉水村黨總支有著清晰的種樹規劃,擇定第一場春雨前后種植,并由村長負責發動群眾自備三輪車、大型水桶等工具接水澆灌,首澆即透,確保根系穩固。“前人栽樹,后人乘涼”,泉水村兼顧當下效益與長期可持續發展,優選樹種,選用樟樹、桃花芯等兼具生態固碳、景觀價值及經濟潛力的鄉土樹種。
(村民利用自家工具取水澆灌)
軍人作風與高效協同
“鎮黨委指到哪里就打到哪里,絕不含糊。”在接到鎮黨委關于鄉村綠化的指示后,身為退役軍人的泉水村黨總支書記謝偉賢同志鄭重表態,保證按時完成任務。其將部隊“令行禁止、雷厲風行”的優良作風充分融入本次鄉村綠化工作中,積極發揮頭雁精神,打通交流堵點、明確時間節點、倒排工期,形成“鎮村聯動、村村競賽”的推進機制,促成各自然村快速響應、無縫配合,實現日均千棵的種植效率。
(鎮掛點領導帶隊支援泉水村綠化工作)
制度創新與持續發展
泉水村正在探索建立“種管一體”長效機制,將苗木成活率納入村長考核指標,捆綁管護責任與集體榮譽。此舉不僅保障綠化成果,更為后續鄉村建設、發展產業預留了接口,助力形成“綠化-管護-效益”閉環。
泉水村的綠色奇跡,是黨總支把“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的生動實踐。當1600棵樹苗在春雨中舒展新芽時,比樹木更蓬勃生長的,是村民對黨組織的信任與追隨。鄉村振興從來不是單兵突進,而是要讓黨旗飄在攻堅一線、讓鄉情融進治理肌理、讓實干精神浸潤田間地頭——如此,方能催生“人人爭當園丁,村村皆是花園”的共治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