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物在线观看视频_93在线视频精品免费观看_疯狂做受xxxⅹ高潮视频免费_久久电影一区二区

《2022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發布

作者: | 來源: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體制改革綜合處 | 時間:2023-01-03 點擊數:- 分享到:

  編者按:根據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組織對21個地市開展了營商環境評價,形成《2022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經省政府同意印發各地市和省有關部門。12月22日上午,廣東省政府新聞辦就2022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情況召開了新聞發布會,評價報告在會上發布。

  

2022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報告

  根據《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關于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工作要求,廣東省發展改革委牽頭組織對全省21個地級以上市營商環境建設作出評價。

  一、指標基本情況

  (一)指標體系

  2022年廣東省營商環境評價(以下簡稱“2022年省評價”)主要借鑒世界銀行營商環境評價(以下簡稱“世行評價”)和中國營商環境評價(以下簡稱“國評”)指標體系,共設置19個一級指標,77個二級指標。其中,12個一級指標與世行評價相同,分別是:開辦企業、辦理建筑許可、獲得電力、登記財產、獲得信貸、保護少數投資者、納稅、跨境貿易、執行合同、辦理破產、政府采購、勞動力市場監管;18個與國評相同,唯一不同是增設“市場主體滿意度”指標,該指標由省工商聯組織企業填報,完全以市場主體實際感受作為評價依據。77個二級指標對標對表省委、省政府關于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工作部署,全面反映各市營商環境工作落實情況,以及主動探索創新推進改革的情況。

  表 1  世行評價、國評與2022年省評價一級指標對比情況

序號

一級指標

世行評價12個)

國評18個)

2022年省評價19個)

1

開辦企業

開辦企業

開辦企業

2

辦理建筑許可

辦理建筑許可

辦理建筑許可

3

獲得電力

獲得電力

獲得電力

4

登記財產

登記財產

登記財產

5

獲得信貸

獲得信貸

獲得信貸

6

保護少數投資者

保護少數投資者

保護少數投資者

(觀察指標)

7

納稅

納稅

納稅

8

跨境貿易

跨境貿易

跨境貿易

9

執行合同

執行合同

執行合同

10

辦理破產

辦理破產

辦理破產

11

政府采購

(觀察指標)

政府采購

政府采購

12

勞動力市場監管

(觀察指標)

勞動力市場監管

勞動力市場監管

13

獲得用水用氣

獲得用水用氣

14

招標投標

招標投標

15

市場監管

市場監管

16

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

知識產權創造、保護和運用

17

政務服務

政務服務

18

包容普惠創新

包容普惠創新

(觀察指標)

19

市場主體滿意度

  (二)評價周期

  本次評價周期為2021年1月1日至12月31日。

  (三)評價理念與方法

  按照“注重政策落地效果、注重市場主體感受、注重客觀數據比較”的評價理念,不管各市出了多少政策,更關注市場主體能否真正享受到政策紅利,更關注市場主體的直觀感受和切身體驗。以官方網站公開數據、統計數據和業務系統數據為采信原則,通過客觀數據與對應政策落地效果、市場主體感受度互相印證,保障評估結果的公正。

  評價組采用網上公開信息分析、實地暗訪、問卷調查、部門數據分析、現場磋商五種方法開展評價,累計查詢超過2萬條官方網站數據,回收超過3600份市場主體有效問卷,用近3個月時間到21市開展現場磋商,在各市抽取2個縣(市、區)開展暗訪調查,累計走訪了84個政務服務大廳、不動產登記大廳、供水營業廳、燃氣營業廳。各市只需提供必要的少量數據,基本實現“無感”參評,有效減輕地市填報數據的負擔。

  、營商環境建設成效及總體評價結果

  (一)建設成效

  廣東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決策部署,堅持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方向,以市場主體需求為導向,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數字政府建設為支撐,全省營商環境建設取得積極進展。

  一是統籌推進營商環境的工作機制進一步健全。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省委十三屆二次全會提出,弘揚企業家精神,完善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省委深改委將“建設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新發展階段創造型引領型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地市層面,18個市建立了市全面優化營商環境領導小組,黨委、政府主要負責同志擔任組長,全市“一盤棋”、縱深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創新。韶關、湛江、云浮等市將營商環境工作納入專項督查、績效考核和專項審計督辦,督促各項工作取得實效。汕頭、中山、梅州等市探索建立營商環境監督員制度,選聘企業代表、專家學者對營商環境開展日常監督。

  二是優化營商環境的制度體系進一步完善。《廣東省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于今年7月1日正式施行,《廣東省外商投資權益保護條例》《廣東省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等營商環境重點領域的專項法規也出臺實施,為營商環境改革提供制度依據和法治保障。全面開展不符合《優化營商環境條例》的政策清理,全省各級已累計修改、廢止各類規章和規范性文件400多件。地市層面,廣州、深圳、汕頭、佛山、湛江等市均已出臺實施本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中山、江門、云浮等市也正在研究制定中。大部分城市迭代推出“升級版”的營商環境改革舉措,主動對標最優最好,開展原創性、差異化的探索,更加精準破除痛點、難點、堵點問題。

  三是營商環境重點領域的改革創新工作進一步深化。開辦企業方面,推行智能審批標準化、智能導辦服務,實現企業開辦“一網通辦、一窗通取”;港澳企業登記注冊實現“灣區通辦”,1萬多家港澳企業通過便利途徑實現登記備案。我省市場主體已突破1600萬戶,市場主體數連續多年穩居全國第一,這也是市場主體對廣東營商環境投下的“信任票”。辦理建筑許可方面,建成廣東省工程建設項目“一網通辦”主題集成服務系統,實現項目審批全省通辦。創新建立重大項目并聯審批機制,通過多審合一、告知承諾等方式提高項目審批效率,符合條件的項目可以“交地即開工”。獲得電力方面,實現粵港澳大灣區報裝容量200千瓦及以下、其他地區報裝容量160千瓦及以下小微企業用電報裝“零投資”,接電成本全國最低。跨境貿易方面,在全國率先實現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標準版地市、口岸及功能全覆蓋,有序推進粵港澳大灣區“組合港”“一港通”等改革提升海運口岸物流效率。納稅方面,推行“財稅銜接”、企業所得稅和財產行為稅“十一稅合并申報”等納稅便利化改革,提升企業納稅申報效率。

  (二)評價結果

  評價結果分為三檔。

  第一檔深圳、廣州2個城市。深圳、廣州以建設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為契機,推動營商環境5.0版改革,更大力度為市場主體投資興業破堵點、優服務,為全省營商環境建設作出重要示范,是全省其他城市學習的標桿。

  第二檔佛山、東莞、珠海、江門、肇慶、惠州、中山、汕頭、清遠、湛江10個城市。

  第三檔韶關、茂名、潮州、云浮、梅州、汕尾、河源、陽江、揭陽9個城市

  與上一年相比,佛山、江門、肇慶、汕頭、清遠、湛江等城市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成效進步明顯。佛山將打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一號改革工程”,構建“益曬你”企業服務體系,率先推行的“一照通行”、財政補助資金直達企業等改革在全省復制推廣。江門以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一流營商環境為目標,項目化推進年度重點工作任務,促進營商環境大改善大提升。肇慶以數字政府建設為牽引,堅持“項目為王,企業第一”理念,打造“全肇辦”一站式服務、產業投資項目“雙容雙承諾”等改革品牌。汕頭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和勇氣打好營商環境翻身仗,將優化營商環境作為“一把手”工程,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治理行動,在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服務和吸引潮商投資等方面展現新作為。清遠主動對標廣州等標桿城市,建立廣清營商環境一體化工作專班,推動營商環境對標提升。湛江聚焦重大項目全周期服務推動營商環境優化,在引進和服務巴斯夫、寶鋼湛江鋼鐵、中科煉化等重大項目上發揮了積極作用。

  整體來看,各城市以評價為契機,對標標桿,取得了許多實實在在的改革成效,城市間差距在不斷縮小,營商環境評價的引領和督促作用在增強。

  三、評價發現的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

  評價發現,各地各部門聚焦企業群眾的辦事難點堵點,出臺硬招實招,形成了一批市場主體支持、人民群眾滿意的鮮活經驗和創新做法。如廣州市推行市政公用服務“一次辦,深圳市推行企業注銷聯動辦理,珠海、深圳、東莞等市推出“以圖查房”,廣州、深圳、佛山、珠海市實行大企業稅收事先裁定。評估組總結提煉18條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見附件1),供各地學習借鑒、復制推廣。

  四、評價發現的問題和對策建議

  評價發現,部分城市和部門在推進優化營商環境工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足和問題,如縣(市、區)營商環境改革普遍滯后,“隱形門”“玻璃門”“旋轉門”等隱性準入壁壘依然存在。為此,評價報告提出了16方面65條建議(見附件2),主要有:總體層面,建立健全營商環境常態化協調工作推進機制和督查考核機制,開展粵東粵西粵北城市重要量化指標對標提升行動,開展重點領域專項整治;“開辦企業”方面,加快建設全省統一標準化地址庫,深化“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辦理建筑許可”方面,優化聯合驗收方式,對符合條件的區域開展區域評估,實行工程質量分類監管;“獲得信貸”方面,推廣“整村授信”模式和“銀稅互動”做法,加快稅務、海關、電力、供水供氣等單位與金融機構信息聯通。“辦理破產”方面,明確政府部門破產行政管理職責。“獲得電力”方面,推行“信用辦電”,清理規范非電網直供電環節不合理加價。“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方面,推廣以責任承諾書替代保證金,推進電子營業執照替代CA證書;“政務服務”方面,推進縣(市、區)政務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附件1.部分城市典型經驗和創新舉措.doc

     2.優化廣東省營商環境對策建議.doc